357|商城(2 / 2)

“难说。我不信郑王会这么乖乖就范。为了面子,他也会再挣扎一下的。”她道。

“乔小君不就是应在此处?”龚香道,“公主是不信乔小君的能耐吗?”

“不怎么信。”她道,“蟠儿那边能快一点就好了。”

公主这性格,说什么好呢?凡事更相信握在手中的刀,而不是别人的口。

龚香道:“总要鼓动一番,催一催郑王。”

任何时候,发生在大王身边的事总是最受人关注的,如果是趣闻,更容易被人津津乐道。

郑王猛然发现,丁强在殿上说的话竟然很快就街知巷闻了!而郑人中也不缺好事之人,不但说中了鲁王的目的是粮食,还开始猜郑王到底会送多少粮食给鲁王。

没有人认为郑王会不给。

怎么会不给呢?郑王刚把女儿嫁给鲁王,两国正是交好的时候,鲁王有难,郑王当然要帮鲁王啊。

至于鲁国使节在殿上是不是狂放无礼,这个倒是没人在意。而且就算使节无礼了,郑王也该宽容使节。

没人希望听到郑王因为这件事与鲁国断交翻脸。

郑人也对鲁国的消息从未有过的好奇起来。

于是大家都知道了,鲁王去年被国中权臣威逼,后来又被流民围城,他又太仁慈不肯把流民赶走,最后粮食被吃空了。

所以,鲁王才急需粮食。

郑人哈哈大笑。

听说鲁王年纪不大。

听说还是个少年呢。

怪不得身为大王,却做出这种蠢事。

还有人说鲁王在王宫里都吃不饱,饿得面黄饥瘦,宫中宫女都瘦得走不动路等等。

流言越传越离谱,越传大家越相信,如果不是鲁国缺粮,怎么会有这么多商人涌入郑国买粮呢?粮价又怎么会升的这么高呢?

郑王想找人遏制流言,被人劝阻:“大王,此事未尝不好。”

因为百姓之前根本不明白为什么会买不到粮食,为什么粮价会突然升高,虽然是春天,但往年春天也没有这样的事啊!

世家虽然知道原因,百姓们却不知情。

“民间流言纷纷,却是歪打正着。”此人道。

百姓们现在知道了,是鲁王没饭吃了,所以才会让鲁人到郑国来买粮,一时之间,把郑国的粮食都买走了。

一国大王都饿肚子了,那他们就算也饿着肚子,好像也能接受了。

郑王没想到这件事还有这个好处,犹豫了一下问:“那就由他们去?”

那人点头:“由他们去。百姓不过闲谈,大王不必挂心。”

好吧,郑王只好接受了,只是想起百姓们都在议论鲁国的事,就让他心里不痛快,他让人暂时不要把街上的闲话再告诉他了。

至于给鲁王的“赔礼”,就算他要送去,也没说是今年送还是明年送,过了十年八年的,他再送也不迟。

郑王是打定主意要赖账了。

但民间却有人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:鲁王说与城等重之物,那谁又知道,与城等重的粮食,到底是多少呢?

在鲁国,姜旦身边的士子和乐城的百姓也在思考这个问题。

姜智代姜旦出题:“还请各位告知大王,一城中每天所有人吃下去的粮食有多少。”

每人每天所食是多少?一城之中,所有的人一天所食,又是多少?

乍看之下好像很简单?

但小孩子与大人吃的量不同,老人与年轻的人吃的量也不同,何况还有在吃奶的小娃娃,他们吃的不是粮食,能算在内吗?

于是,乐城百姓又开始像上回算男女老少一样,算起来了。

有小孩子在家中捧起碗吃饭时,看着父亲手中的大碗,再看母亲与他手中的小碗,而旁边的祖父祖母,碗中却是稀粥。

他问:“爹爹一日食几碗?”他爹知道现在街上最出名的就是大王给郑王出的题,很乐意回答儿子,他放下碗道:“你父晨时食两碗,午间食三碗。”

他母亲道,“晚上还会再吃一篮子饼!”

小孩子算了算父亲的,再算算自己的,道:“儿晨间只有一碗,午时一碗半,但碗却只有父亲的一半。”

他母亲笑道:“你可以把自己算成半个人。”

小孩子不同意,“墩兄的食量就比他父亲还大!”同一条街上一起玩的小伙伴中,有一个很能吃,总角年纪就跟家中大人用一样大的碗了。

母亲道:“你的伙伴十几人,也只有一个阿墩。”

小孩子摇头,“不能这么算!”

母亲还想再说,父亲笑道:“你让他自己算吧。”他对小孩子说,“你要自己算出答案,去行宫告诉大王,对吗?”

小孩子兴奋的点头:“我们说好了!算出答案了就去见大王!”

也有士子问还在哺乳的妻子,“他不吃饭,那就不算他吧?”

妻子笑道:“他不吃,是因为我替他吃了。这几个月,我吃的可比你多得多!”

士子哑然,确实如此啊。如果不算小儿,难道母亲的食量要加倍吗?

“那还是该算上小儿!”士子喃喃道,一边急着出去找友人了。

友人听他说完就摇头:“大王要的是粮食,小儿没长牙不吃粮食,当然不能算!”

两人于是争辩起来。

天才一秒记住(三二小说网)地址:www.32txt.com

最新小说: 都市至尊 都市超级电王 神王毒妃:天才炼丹师 冠宠男宫:陛下请从良 网游之无敌亡灵法师 我家山顶连接着异界天空 超级学生 死亡回忆 愿望小屋 龙蛇